《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译:
停宿在北固山下面
客行的道路一直通向青山的外面,行驶在绿水上的船就在眼前。潮水涨平了,两岸更显宽阔,正面来风一帆高悬。太阳在海面下生长上升,残留的夜正在消亡,江南的春意春色在新年还未到来前就提前进来进入了。家信哪里才能寄达呢?只能依托南雁北归、鸿雁传书到我家乡洛阳旁边了。
欣赏:
首联,工整对仗,也有说再加互文的。青山点题,即北固山。先写由近到远,陆路一直通向青山外;再写眼前近景,水路;另加青、绿色彩点缀,外、前方位细描。青山绿水,暗含春意,成语就来源于此。
颔联,先承绿水,内地人没见过海潮,观察细致,写出感潮江河段每天两次潮汐现状,不管是涨潮落潮,平潮时间都很短,能抓住那须臾景象,也不容易。再承行舟,船借风势,一帆风顺,眼前景细化,娓娓道来,韵致毕现。结构有点奇特,正联分承第二句的字眼展开,置第一句于不顾,有趣。
颈联,写时间,写出夜、年南北的景象差异,海、江似乎还是上承深化水字。唐朝的北固山靠近大海,看海上日出感觉总不一样,东方鱼肚白总会觉得早一些,黑夜也短了。不仅纬度低,白天时间长,连物候也不同,还没过年,江南的春意已萌发可见。北方内陆诗人观察江南的视角就是独特。残夜其实是写早,旧年是写新,反着写,别致新颖。海日与残夜,江春与旧年,还是当句对。生、入,还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此为名句名联,不仅写景象入微,还深含哲理,寓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的传统深层意识。我国江南的春早就潜伏在隆冬腊月中,不像欧洲德国的“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
尾联,归雁上承春,不仅雁归,诗人心也归,引动思乡归家之念。即使江南是如此新奇,看到南雁北飞时,还是会想家,人之常情,也是游子的永恒主题。用设问句来作结,也少见。
细释:
本诗在唐朝天宝年间时就居然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我们常见的是在天宝三载()年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里,后宋周弼《三体唐诗》、元方回《瀛奎律髓》、明高棅《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清王士祯《唐贤三昧集》、《全唐诗》、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孙洙《唐诗三百首》等都依据芮本。另一版本是在天宝十二载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里,诗为《江南意》: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后宋尤袤《全唐诗话》、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清王夫之《唐诗评选》、顾安《唐律消夏录》等都依据殷本。计有功《唐诗纪事》、唐汝询《唐诗解》选录了两个版本。最有趣的是元杨士弘《唐音》,其诗题为《江南意》,诗句为《次北固山下》的诗句内容。
这两首诗有四种说法。一是他改说。一致被否认摈弃。二是自改说。许学夷、施蛰存、刘学锴、陈增杰等都认为是作者自己修改的,《江南意》是初稿,《次北固山下》是定稿,似乎改动太大了。三是避祸说。陈良运认为由于张说被贬,作者怕祸及自身而修改。但是最出名的、被张说手书的一联都没改,怎么避祸?四是两诗说。霍松林、方胜认为是王湾前后写了两首诗,先写《江南意》,是北下时写成的,到返程北上时,又写出《次北固山下》。由于对自己中间二联情有独钟,东行为失,西行为阔,精益求精。类似的例证也有,如许浑的“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诗句,他就重复用在不同诗题里。甚至李白、杜甫还同用“何日是归年”的诗句。
后人赞同芮本的有方回、吴昌祺、何义门、许学夷、潘德舆,赞同殷本的有王夫之、顾安。陆时雍还严厉批评了中间二联。贺裳、黄生、纪昀赞同阔比失好,冯舒、沈德潜、宋宗元、潘德舆赞同失比阔好。具体评语都详见集评。
次,停留,住宿。止步、驻马、停车、泊舟,都可用次。北固山,唐时即长江口,潮水大。《元和郡县图志》:北固山在(丹徒)县北一里。下临长江,其势险固,因以为名。…宋(当作梁)高祖云:作镇作固,诚有其绪,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以理而推,固宜为顾。江今阔一十八里,春秋朔望有奔涛。
客路,一说陆路,实景,绕过北固山之路。二说陆路,虚指,指行客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外。三说陆路,归家之路。四说水路。水路又分海路和运河水路。
行舟,一说诗人在舟上,顺流而下,行在水前面。二说,诗人在岸上,他人行舟就在眼前。前,一解为上,水上。二解为前进,与行重复。三解为前面,水的前面。四解为眼前、面前所见。
潮平,一说潮落到底,诗人在舟上,觉得两岸阔。二说潮涨到顶,诗人在舟上,看不到岸,所以两岸失;诗人在岸上或岸边,看到两岸阔。关于阔和失的争议详见集评。
风正,顺风。帆悬,一说风满帆。二说帆好像悬空在那里。
海日生于残夜,江春入于旧年,简要明了。有说是倒装句、错装句、错位句复杂难解。海,一说大海,长江口可见大海。二说江。生,唐人写日月更多用生字,少用升字。江,一解为长江。二解为江南。春一解为立春。二解为春意春色。
归雁,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本诗影响深远,其颈联,唐时就是名句。不仅张说手书点赞,郑谷也写“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卷末偶题》)”诗句赞叹。另外,后人将其诗句纳入诗题的有:明释宗泐《送大彰徐博士还钱塘以客路青山外五字为韵赋诗五首》、方应选《赋得潮平两岸阔》、李若讷《赋得江春入旧年》、赵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清陈恭尹《正月三日过潘子登所寓江楼龚渭臣载酒与潘木公诸君雅集赋潮平两岸阔分得涯字》、陈鹏年《壬辰仲冬费滋衡江服懿林中山苏梅仙枉集寓斋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韵分得生入二字》、彭孙贻《江春入旧年》。
后人还将其诗句入联,如清沈步云《江心寺楼集句联》:潮平两岸阔,江上数峰青。清郑瑞麒《九江府天后宫墙外联》:潮平两岸阔,花满九江春。清金兆燕《远帆亭联》:稼收平野阔,风正一帆悬。
日本户崎允明对本诗颈联也有评论,值得一看。其《笺注唐诗选》:江南之地殊暖,方冬阳先动,北固山下海水渺漫,日景早见。余少长海东,海潮浩瀚,不见涯际。五更之后,云气集于暘谷,东方始微白。须臾彩霞映发,波间红日忽飞上一丈许。西北隅犹未明,残星烂烂,大异于他邦。诵海日生残夜句,颇觉妙笔逼真也。其《唐诗选余言》:《唐诗解》引《齐地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仲言解固哉,此乃天变也,然则江春入旧年,亦谓四时失节邪?不觉失笑。对颔联“风正一帆悬”句,其评曰:《说苑》:天地之气合以生风。风气正,十二律正也。盖本于《吕氏春秋》。
校勘:
《国秀集》诗题作《次北固山下作》;外,《唐诗三百首》作下。一,也有作数。
来龙去脉:
首联,上承:汉阮籍《咏怀》:北望青山阿、王粲《诗》:相伴绿水湄、魏晋曹丕《善哉行》:中有行舟、南北朝张正见《初春赋得池应教诗》:雪尽青山路、唐刘斌《登楼望月》:下分征客路、上官仪《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别有青山路、宋之问《登禅定寺阁》:函谷青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