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恐惧”恐怕成为历史名词。
工信部申报数据显示,计划4月15日上市的小鹏P7后驱超长续航版NEDC续航里程公里,将成为首款续航里程超过公里的量产电动车,也是第一款续航里程超过特斯拉的电动车。
超公里,这对几年前的电动车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在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你是否还能想起中国首批电动车续航里程是多少?你是否能想起首款续航达到、、、公里的都是什么车型?
我国从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年期间的电动车车型少、续航短、成本高。
年,汽车商业评论记者曾采访过多位国内首批电动车私人用户,包括上海安亭汽车城员工和MINIE纯电动中国路试车主。
当时几款车的续航里程:奇瑞瑞麒M1-EV公里,力帆纯电动公里,众泰EV公里,MINIE公里。那时的续航里程并非都是NEDC里程,有的车型的参数表中直接标明“最大续航里程”。
之后,更多纯电动车型陆续上市,续航里程慢慢提升至~公里。
首款续航达到公里的电动车是年3月上市的比亚迪e6,而且以后5年里,首款续航突破公里、公里的车型仍然被比亚迪垄断。直到年10月才出现了第二个续航里程突破整百大关的品牌:广汽新能源。小鹏成为第三个突破记录的品牌。
以下是首款突破公里、公里、公里、公里续航车型的相关信息汇总表。
能看出续航里程从到公里用时最久——3年零4个月,从+到+只用了7个月,+到+只用了6个月,如果没有疫情,应该只用5个月。
照这个规律推演下去,续航里程突破公里岂不是在年内就能实现的?
让我们一一回顾这些续航里程上的里程碑车型,以及当时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状况,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突破公里——比亚迪e6年5月,在工信部第四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比亚迪e6一举把续航里程从公里提高到了公里。
年11月,比亚迪e6上市,成为国产电动车中首款实现量产的工况续航里程公里的车型。
该车型在保持重量少许增加的前提下,用磷酸铁锰锂电池替代磷酸铁锂电池,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实现了续航里程的大幅提升,从公里提升至公里。
车辆搭载磷酸铁锰锂电池,电池容量为82千瓦时,能量密度达到瓦时/公斤,成本约1元/千瓦时,而当时国内车用锂电池成本普遍在0元/千瓦时左右。
相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正极材料具备高电压、易管理、高体积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安全性、低成本和低温性好等优势。e6电池容量增加了19千瓦时,但整体电池质量反而减重50公斤。
为了在电池放电效率与稳定性上进行平衡,比亚迪e6采用新的电池控制系统以及全新的水冷散热系统。虽然采用与老款e6相同的防冻液,但是在电池组件内部通过增加散热鳍片和全覆盖的水道,用以保证电池工作的稳定性。
突破公里——比亚迪唐EV比亚迪e6的续航冠军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年3月,财政部公布发布了《关于-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并把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和补贴额度直接挂钩,从侧面鼓励车企增加续航里程,以增强新能源车的吸引力。
年9月新能源汽车骗补被曝光,政府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到了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大幅退坡,政策导向迫使电动车厂商转向了研发生产长续航车型。主流电动车开始进入公里时代,北汽、比亚迪、江淮、吉利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都突破了续航公里大关。
到了年12月,在工信部第二十二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出现了两款续航里程突破公里的产品,一款是东风风神E70,一款是比亚迪的唐EV。
综合续航里程公里的东风风神E00上市时间是年9月,而综合续航里程公里的比亚迪唐EV是年3月上市的,后者成为首款续航里程突破公里的车型。
比亚迪唐EV不再使用磷酸铁锂电池,而搭载了比亚迪自研的NCM电芯(镍钴锰酸锂电芯,正极材料用60%的镍、20%的钴和20%的锰),电池组总容量为82.8千瓦时,能量密度达到了瓦时/公斤,电池成本接近1元/千瓦时。
由于采用大容量方形铝壳电池单体成组方案,电池单体容量达Ah,减少了大量壳体材料重量,比上一代能量密度瓦时/公斤的电池轻了77公斤。
除了超大容量电池组,基于全新e平台打造的比亚迪唐EV还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来增加续航里程,比如集成了智能电池温控系统,采用多重保温隔热设计,减少电池因受高低温造成的容量损失;还有将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和变速器高度集成,并采用轻量化的车身设计、以及低风阻的轮毂的设计,实现了0.33cd整车风阻系数等。
突破公里——广汽新能源AionLX就在比亚迪唐EV上市当月,年3月26日,财政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ruiqif.com/rqll/2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