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麒 > 瑞麒价格 > 正文 > 正文

諸國與中華民國建交斷交始末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3 10:39:32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0876.html

昨日,巴拿馬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北平政權「建交」,此新聞成為海峽兩岸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

巴拿馬乃中美洲國家,北臨加勒比海,南瀕太平洋,東接哥倫比亞,西鄰哥斯大黎加。是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要衝,戰略上的要塞。面積平方公里,人口約萬。首都為巴拿馬市,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語為主要語言。地處熱帶氣候,農、林、漁、牧資源豐富。西元年11月3日脫離西班牙獨立,並訂該日為國慶日。讓其揚名於世界的是著名的「巴拿馬運河」

如今北平政權是僅次於美帝的巴拿馬運河第二大使用方,與巴拿馬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巴拿馬此次「棄華交匪」,定是私下裡拿了北平政權不少白花花的銀子。北平政權的「金元外交」,如今是「舉世聞名」。

自民國60年(西元)10月25號,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被北平政權侵奪後,北平政權開始在國際上普遍代表中國,並處心積慮的打壓中華民國的國際生存空間。這次跟中華民國有百年邦誼的巴拿馬選擇了「順應潮流」,棄中華民國而去,那麼,如今的中華民國還剩哪些邦交國呢?之前很多國家跟中華民國建交,爾後又斷交,究竟是何緣故?

去年三月,西非國家甘比亞(大陸稱岡比亞)選擇了北平政權,此國家頗具戲劇性,其在民國57年、84年兩度同中華民國建交,民國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去年又與北平政權「建交」,引起了兩岸很大的關注。

據統計,己丑國變那年年底,中華民國尚有邦交國47個,至民國58年升至70個,如今則只剩下20個。

(注:此圖內容為幾年前的,並非最新)

揆諸歷史,中華民國的「被斷交」,其實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類:大國外交戰略轉移,「蝸居」島上的中華民國成為「棄子」

英帝在二戰後實力大降,為維護在華利益,尤其是在香港的利益,成為最早同中華民國斷交的西方大國。民國39年1月,英帝宣佈承認北平政權,民國43年雙方建立代辦級關係,但在臺灣仍留有領事館。至民國61年,雙方關係升為大使級。

同英帝斷交後,法蘭西成為中華民國在歐洲最重要的邦交國。但戴高樂為擺脫美帝影響,彰顯法蘭西獨立大國地位,不顧美帝勸說,於民國53年投入北平政權的懷抱,因此,中華民國宣佈與法國斷交。

對此,蔣公在日記中自勉道:“自覺與法主動絕交,不僅能系持國格,而且因之打破美國兩個中國之陰謀,故雖失猶榮也。”

中法建交事件在當時被稱為「外交核爆炸」,可見其帶給中華民國的震撼。

日本和美帝,算是中華民國外交核心的兩大支柱,但也在七十年代相繼與華斷交。民國60年,出於共同對抗蘇俄的目的,美帝總統尼克森訪大陸。日本隨之也調整了對共政策,於民國61年9月投入北平政權的懷抱。中華民國遂宣佈同日本這隻白眼狼斷交,並強烈指責其「忘恩背義」(蔣公在戰後曾對日以德報怨)。民國67年年底,美帝正式投入北平政權的懷抱。經國先生在深夜獲知這一消息,遂發表聲明,指責此舉「將對整個自由世界產生嚴重之影響」。至此,中華民國外交「大勢已去」。

在民國81年、87年,南韓和南非分別同中華民國斷交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中再沒有地區性大國。

第二類:國際局勢起伏不定,中小國家隨波逐流

在國際關係中,中小國家往往很難執行獨立、明確的外交戰略,而只能追隨大國政策或國際局勢。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也因此出現過三次大的起伏。

第一次。己丑國變那年,社會主義陣營中的扛把子蘇俄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蒙古、波蘭等小夥伴緊隨其後;民國39年,阿富汗、挪威、瑞典等9國與華斷交,我邦交國跌至38個。

民國53年,中法外交關係結束,原為法國殖民地的剛果、中非等4個非洲國家,也隨之與我斷交。

第二次。60年代,因民族獨立運動,誕生了一大批新的國家。我國利用冷戰局勢,發展了較多邦交國,在民國58年一度達到外交巔峰(70個)。

第三次。好景不長,民國60年,中華民國主動退出聯合國,斷交潮也隨之而來。當年,智利、土耳其、伊朗等12國對華斷交;民國61年,賽普勒斯、盧森堡、澳大利亞等13國對華斷交;民國62年—64年,我國共失去了16個邦交國,只剩下27個(包括新增的湯加、薩摩亞兩國)。時人形容,這段時間裡,我國外交部實際上是「斷交部」。

第三類:斷交與複交「陰晴不定」,國家之間沒有朋友,只有赤裸裸的利益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華民國邦交國總數長期維持在25-30個之間。這種維持,與對外經濟援助密不可分,這點筆者並不避諱。但筆者要說的是,這跟如今北平政權「金元外交」的大手筆沒可比性。因為北平政權黨國一體,之所以出手闊綽,動輒天文數字,是因為勿需對大陸民眾負責;而中華民國政府花錢,必須得對納稅人有所交待,不是你想花多少就花多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二者有本質區別。

民國78年,中華民國為同格林納達、伯利茲兩國建交,不得不分別花了萬和萬美元。民國79年—85年,中華民國政府投資尼加拉瓜2億多美元,為多明尼加援建的科技園和大學校舍,約價值萬美元。民國97年,陳水扁政府又向尼加拉瓜捐贈了價值萬美元的發電機組。

民國88年,中華民國許諾未來十年內給馬其頓16億美元的援助和投資,以此來換得同該國建交;民國92年,中華民國以每年援助基里巴斯萬美元為條件,使其成為邦交國。統計顯示,民國89年中華民國援外經費達億元新台幣,民國90年為億元新台幣(並非筆者五十步笑百步,而是覺得中華民國這外援數字跟財大氣粗的北平政權比起來,真不好意思說)。中華民國邦交國中,除梵蒂岡外,無不是這些援助的受益者。

為了獲得更多援助,一些無恥小國同中華民國斷交再複交戲碼也開始一再上演。如塞爾加爾民國49年成為我邦交國,民國53年、61年、94年與我三次斷交。最後一次斷交時,塞內加爾總統給阿扁的信中,無恥的明言道「國家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因為北平政權許諾給塞內加爾2億美元援助,及修建礦場、海底隧道的經費。其他國家如中非共和國、尼日爾、乍得、瑙魯、聖盧西亞等都曾多次同我斷交。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華民國在經濟方面對邦交國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民國89年-97年民進黨執政時期,我國同3個國家建交,卻失去了9個邦交國。

坊間傳言,馬總統上臺後,兩岸曾達成「外交休兵」的默契。不過,去年甘比亞投入北平政權懷抱,對中華民國仍造成了很大的震動。中華民國前外交部長歐鴻煉曾感慨說:“幾乎每一個中華民國的邦交國都想跟大陸當局建交,中華民國沒有外交惡鬥的本錢。”

其實,有時候形式上的東西,跟實質性的東西,往往截然不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與北平政權「建交」,是因為認可這個政權,真心在跟這個政權交朋友嗎?顯然不是!在以美帝為首的西方世界眼裡,北平政權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邪惡政權,他們並不認可。北平政權「綁架」大陸十幾億民眾,這是多麼龐大的市場,他們真正認可的是money,是利益。誠然,蝸居島上的中華民國是正義的合法的,可是對他們來講,而今並沒有多少利用價值,亦無多少利益可以榨取。

若國際國內形勢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到空心菜政府下台的時候,筆者預測我邦交國數量會大致在15-18個之間。其實,我們也不必太在意此事,去為此而患得患失。國際大環境如此,僵化的國際遊戲規則如此,在目前尚不具備能力去立馬改變現狀的時候,那就暫時隱忍不發,當然,也不必去過分苛責那些盟邦。筆者相信,有朝一日,我大中華民國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來,再次巍巍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時,自然會出現「四方來賀,八方來朝」的盛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ruiqif.com/rqjg/20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瑞麒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